作者:实验室专员 来源:依利特 2025-11-21 09:14:09
食用植物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材,而其核心成分甘油三酯能直接影响油的营养价值、稳定性和风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日益提升,对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精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2024年发布的《GB/T 44614-2024 粮油检验 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油脂成分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本文依据GB/T 44614-202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质谱(MS)联用技术,结合市售植物油实例,对甘油三酯进行分析及等效碳数(ECN)鉴定。
一、为何选择HPLC-ELSD方法分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不具有紫外吸收或荧光特性,传统UV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低。而ELSD检测器对非挥发性物质具有高灵敏度,且响应值与样品浓度呈对数关系,非常适合甘油三酯这类化合物的检测。此外,HPLC能够实现复杂混合物中不同甘油三酯的有效分离,结合等碳数规则,可对样品中不同碳链长度的甘油三酯进行归类与识别。因此,HPLC-ELSD成为分析甘油三酯组成的常用方法。
二、甘油三酯ECN的质谱鉴定
甘油三酯的ECN是综合其碳链长度与不饱和度的关键参数,决定了其在反相LC中的洗脱顺序。利用LC-MS进行ECN评价,首先通过LC根据ECN值对复杂样品中的甘油三酯同分异构体进行高效分离,进而通过MS准确测定各色谱峰对应甘油三酯的分子量与碎片信息,实现对其碳原子总数(CN)和双键数(n)的精准鉴定。
三、实验方法
根据GB/T 44614-2024《粮油检验,植物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分析。实验仪器为配置ELSD检测器的依利特EClassical 3200L UHPLC系统和MS² Vertical 9100液质联用仪。


色谱条件色谱柱:SinoPak C18 (4.6 × 250 mm, 5 μm,订货号:31110109)
流动相:异丙醇(A)与乙腈(B),梯度洗脱
流动相梯度:0-14 min 20% A,14-35 min 20-70% A, 35-40 min 70-20% A,40-50 min 20% A
流速:1.2 mL/min进样体积:10 μL
柱温:45℃
蒸发光检测器参数:蒸发温度80℃,雾化温度55℃,载气流量2.5 L/min
质谱参数离子源模式:正离子模式(APCI+)
采集范围(m/z):300~1050
四、结果与讨论
甘油三酯是天然植物油中的主要成分,花生油中的甘油三酯含量约为98%,大豆油约为97.9%,菜籽油约为96.8%,玉米油约为95.8%,橄榄油则为93.3%。花生油中甘油一酯、二酯含量较低,而甘油三酯含量较高。因此通常检测的是甘油三酯的含量。
1、植物油样品中甘油三酯的分析
在文中所示色谱条件下,大豆油和花生油分别与油酸甘油三酯标准溶液以及甘油三酯混标溶液的叠加色谱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出良好的分离。

图1. 大豆油样品与油酸甘油三酯标液以及甘油三酯的混标溶液的叠加色谱图

图2. 花生油样品与油酸甘油三酯标液以及甘油三酯混标溶液的叠加色谱图
甘油三酯是天然植物油中的主要成分,花生油中的甘油三酯含量约为98%,大豆油约为97.9%,菜籽油约为96.8%,玉米油约为95.8%,橄榄油则为93.3%。花生油中甘油一酯、二酯含量较低,而甘油三酯含量较高。因此通常检测的是甘油三酯的含量。
2、甘油三酯的等效碳数的质谱鉴定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三脂肪酸甘油酯(又称甘油三酯),其结构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甘油骨架具有明确的手性结构,其中三个羟基分别位于sn-1、sn-2和sn-3位。在天然油脂中,sn-2位通常连接不饱和脂肪酸,而sn-1和sn-3位多连接饱和脂肪酸。根据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分布差异,甘油三酯可分为三种类型:aaa型、aab型(包括aab与aba两种空间异构体)以及abc型。其中,a、b、c代表不同种类的脂肪酸。aaa型表示三个脂肪酸完全相同;aab型表示有两个相同的脂肪酸;abc型则表示三个脂肪酸均不相同。
在质谱分析中,由于从甘油骨架的sn-2位断裂一个脂肪酸所需能量高于从sn-1或sn-3位断裂,因此可通过APCI质谱图中碎片离子峰的强度与质荷比规律,判断甘油三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甘油三酯的APCI质谱图中通常会同时出现强度较高的准分子离子峰 [M+H]⁺和失去一个脂肪酸形成的碎片离子峰 [M+H−脂肪酸]⁺。通过比较不同碎片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可推断被断裂的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具体位置(sn-1/3或sn-2)。
为进一步确认保留时间与等碳数的对应关系即甘油三酯的色谱保留时间,将单四极杆质谱检测器联入色谱系统。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通过三通分流:一路流入ELSD,另一路进入MS。利用分流阀调节两路流速,使柱后流出物以接近1:1的比例分别进入两种检测器。通过APCI正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峰判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与位置分布,并证实了甘油三酯的保留时间随着ECN的增大而增大,在某ECN的出峰段能够检测到对应ECN的甘油三酯组分,显示了ECN定性方法的可靠性。如图3中二亚麻酸亚油酸甘油酯(LiLeLe),准分子离子峰[M+H]+为875.8,而碎片离子峰[M+H-脂肪酸]+有2个,分别为595.2和597.3,两者相差280.6和278.5,因此可以判断sn-1或sn-3位为Le(亚麻酸278.43)或Li(亚油酸280.44)。


图3. 大豆油甘油三酯(二亚麻酸亚油酸甘油三酯LiLeLe)TIC图
五、总结
本研究采用HPLC-ELSD/MS联用技术,成功对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析甘油三酯的组成,并通过质谱数据验证了等效碳数(ECN)与色谱保留行为的对应关系。本方法可靠、高效,为植物油的质量控制与真实性鉴别提供了实用分析手段。